Month: August 2011

  • 一亿人三退 美议员:中共高

    一亿人三退 美议员:中共高层绝望蔓延

    2011年8月6日,美国国会共和党众议员罗拉巴克(Dana Rohrabacher)在接受新唐人电视台采访时说,这么多人在退党,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中共高层绝望正在蔓延。图为美国国会共和党众议员罗拉巴克(AFP)
     
  • “寒酸”抵京 骆家辉:我代

    “寒酸”抵京 骆家辉:我代表美国价值观

     
  • 大连反PX示威 “六四”后最大

    大连反PX示威 “六四”后最大集会

    (网路图片)
     
     
     
    FillSlot(“DJYcn_articles_below-header”);

    (网路图片)

    施催泪弹驱散人群

    大连市民伍女士对大纪元记者表示,为了净化自已的生存环境,8月14日上午 10时开始,市民自发的从四面八方聚集市中心人民广场,示威游行者多达七、八万人,一些人打着横幅和标语牌,高喊“PX滚出大连”、“严惩夏德仁”等口号,场面非常壮观热烈。她认为,这是“六四”以来北方城市最大的一次示威集会静坐活动。

    临近中午,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到达广场,站在警车顶上承诺将搬迁福佳化厂,同时他们一行人叫大家立即解散集会。政府北门方向已有大批武警车辆,据说从各地调来的武警已达到五、六千人之多,警民冲突时有发生。

    下午2点过,人民广场路口被封锁,不让外围群众进入,为此一度发生冲突,但中山路外面好像没封死还可以进入。在人民广场通往检察院的路上,有武警来抢横幅和标语,被群众阻止,双方发生打斗场面,武警企图抓一个人离开,被群众追上去夺了回来。政府要求找几个群众去谈判,有五个代表进了政府大门就没有出来,手机全都打不通了,“谈判”是变相的抓人。

    另一市民表示,对市委书记唐军的承诺依然表示怀疑和不信任,所以许多市民都不肯散去,有人送来矿泉水和面包等食物,晚上8点钟过,大批武警全副武装开始暴力清场,有多人被打伤和抓捕,还使用了催泪弹驱散人群。听说人民广场到处是施暴警察。


    (网路图片)

    网友发贴表露

    据网贴消息,网友丁丁猫留言说,晚上7点10分左右,特警发动镇压。“只要你不撤退,棍棒就落在你身上,无论你无辜与否。”冲突了,不是造谣,揪着头发扔车里了!太过分了!大家都在喊:“都是大连人,放人!”还开了四枪,类似烟雾弹的东西。到晚上9点,现场军警人数已增至千人左右,在驱散游行人群的过程中,至少使用了4枚催泪弹。天黑了、军队调来了、“六四”重演了。

    网友刘一然写道,在六一幼儿园门口,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孩被打的抱头倒地,流血不止,后来男孩被几个人架着走去了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长春路医院。

    在微博、推特、脸书等多个社交网站中,有一张照片广为转发。照片中,白天,一只雪纳瑞狗的脖子上挂着“福佳PX滚出大连”牌子,和主人一起参加游行。

    编剧张晓辉发微博说,“若不是这么多加V认证的网友们的爆料,我真的不敢相信:大连市委,你白天是人,夜里是鬼!你们把那20个谈判代表怎样了?只爱唐书记的军警,你们打伤了多少无辜的群众、老人、小孩?”

    百度贴吧大规模删除PX散步相关帖子,新浪微薄在大规模删除账号,包括在现场直播的微博账号以及转发的账号,而且“大连”已经无法搜索。现场电话已经打不出去了,局部信号封锁。

    PX是一种高致癌物

    据悉,PX(对二甲苯)是一种危险的化学品,也是高致癌物,极易导致胎儿畸形。有专家指出,“再好的环保措施,安全性也仍存在隐患,我们根本不能用爆炸或泄露的可能性来衡量,一旦发生危机,后果不堪想像。”

    福佳大化位于大连市区东北部,冬春季节北风常刮,那是大连的上风口,这种巨毒化工品一旦生产,意味着放了一颗原子弹,大连人民以后的生活恐将在白血病、畸型儿中度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网路图片)

    视频:晚上传出爆炸声

    http://cn.epochtimes.com/gb/11/8/15/n3344671.htm%E5%A4%A7%E8%BF%9E%E5%8F%8DPX%E7%A4%BA%E5%A8%81-%E2%80%9C%E5%85%AD%E5%9B%9B%E2%80%9D%E5%90%8E%E6%9C%80%E5%A4%A7%E9%9B%86%E4%BC%9A

     

  • 任百鸣:陈氏传人“太极美

    任百鸣:陈氏传人“太极美女”陨命之谜

    作者﹕任百鸣
    陈氏传人“太极美女”英年陨命,上天给中华武术界的警示。(网络图片)
     
  • Li Bai’s ‘Q&A in the Mountains’ and Du Fu’s ‘Spring Evening’

    Li Bai’s ‘Q&A in the Mountains’ and Du Fu’s ‘Spring Evening’

    An interpretive transl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Tang Dynasty


    By Lan Hua
    Created: Aug 12, 2011 Last Updated: Aug 14, 2011
    Print | E-mail to a friend | Give feedback
    Related articles: China > Culture
    A Taste of Tang

    Editor’s note: This is a series of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poetry from the Tang Dynasty being published on The Epoch Times website. Each piece will be accompanied by its Chinese original, an interpretive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a small essay of introduction, contextualization, and appraisal.

    It’s been a while since I have published a translation of a Tang poem here in the pages of The Epoch Times. In part, that’s because I’ve been very busy the last few months with other work. In fact, Lan Hua has been tending to an altogether different part of the garden.

    A portrait of the master poet Li Bai. (Public domain image)
    Now I want to get right to the main idea of my column and today’s news about Tang poetry. I am here to inform you that there is one Tang poet whose work stands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all others. That is the poet Li Bai-Du Fu. His work is so great, it spans all seasons and terrains and moods, from the somber to the lyrical, poems full of sunny equanimity, to those full of regret. This poet’s range is so vast, it’s helpful if you actually think of it as encompassing two very distinct identities, while nonetheless bearing in mind, that if you really want to know either of these separate identities well, you must also understand how they relate to each other.

    Perhaps I should explain further. Li Bai-Du Fu is really two different poets – Li Bai and Du Fu. They were roughly contemporaries in the middle Tang period, although Li Bai rose to prominence first (during the late-early Tang) and Du Fu came along shortly thereafter (at the beginning of middle Tang), like a younger brother, with something of an awe-struck love for his predecessor and mentor. But beholding them together, they are the true twin giants of this incredibly creative period, and they shine all the brighter because standing as one, like Castor and Pollux, they grab and hold one’s attention in the night sky.

    And since it’s almost always easier to tell a story chronologically, I’m going to start today with a translation of a poem by Li Bai, who came first in time, with a burst of bright glory. From an early age, his genius was well recognized. But he followed an unorthodox path, as a romantic wanderer, he spurned service in the Imperial bureaucracy. In fact, it’s something of a sore point among traditionalists — for whom poetic talent has always been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ervice to the state — that perhaps the greatest of all classical poets never bothered to take the civil service exam. Lacking official appointment or title, what Li Bai has is a pure lyric voice. He was a great nature poet. And he speaks about weighty spiritual matters with a light, easy touch. As I hope you can tell in mytranslation of his poem below, he could easily wrap the natural and spiritual together in a few brief stanzas as well or better than any other man of his or any other time.

    Tang poetry

    * * * * *

    Now, after that grace note of balance and contentment, let me give you swift introduction to the counterpoint temperament, in the person of Du Fu, who springs to life with a voice that couldn’t be any more different. Sorry if the contrast is a little jarring, but that’s how things went in the Tang period, from the free-spirited, Taoist older brother, Li Bai, to the anxious and Confucian-minded younger brother, Du Fu. Where Li Bai disdained service in the Imperial bureaucracy, Du Fu, plodded through a bureaucratic career, struggling through a variety of low-level appointments, frustrated by his lack of advancement and consumed by worry that his true talents remained overlooked. Here is a poem he wrote working late one spring night, sitting up at his desk, fretful and ill at ease.Tang poetry

    Lan Hua is the pen name for a New York-based writer and translator. The name means Blue Flower, both in tribute to Red Pine (who towers above him as the greatest living translator of the Poems of the Masters) and the broader lyric tradition in which he tries to participate.


    http://www.theepochtimes.com/n2/china-news/tang-poetry-in-translation-li-bai-and-du-fu-60328.html

     

  • 新疆问题中共“头痛” 雪豹

    2010年3月在乌鲁木齐巡逻的中共军队。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新疆问题中共“头痛” 雪豹突击队入驻

    【大纪元2011年08月13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新疆武警发言人证实,武警“雪豹突击队”已经进驻新疆,处理喀什与和田的维稳任务。

    据BBC报导,英文《中国日报》星期六(8月13日)引述该名发言人称,“雪豹突击队”目前派驻距离喀什460公里的阿克苏市。

    “雪豹突击队”是一支由北京直接控制的武警特种部队,号称“国字号”反恐部队。它组建于2002年12月,参加过中俄“合作2007”联合反恐演习。2008年曾参与北京奥运会的反恐工作。该部队训练极为严格,队员善于擒拿格斗,射击和侦察。专责处理反恐、平乱、处理爆炸品与劫持事件等任务。

    新疆和田与喀什上月合共发生了三起恶性袭击事件。其中,喀什连续两天的暴力事件共造成至少20人死亡。

    中共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8月12日(周五)晚上接见香港新闻机构高层访问团时说,目前新疆的暴力恐怖活动仍然处于活跃期,要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法来予以打击。

    张春贤提到,第一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将于9月1日开幕。新疆武警发言人对《中国日报》称,新进驻的“雪豹突击队”也将到乌鲁木齐参与博览会的安保工作。

    中国多次强调新疆境内的暴力事件是由“东突”恐怖份子策动,海外维吾尔族人群体“世界维吾尔大会”则批评是中共不当的民族政策导致动荡。

    维吾尔人组织谴责暴力

    据美国之音报导,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地区的美国维吾尔人协会(The Uyghur American Association,简称UAA)发表声明说,该组织谴责所有形式的暴力,并且说,“在东土耳其斯坦的暴力事件只会加剧不同种族之间的紧张,只会加剧当局对维吾尔人的镇压。”

    与此同时,这一组织呼吁国际社会不要轻信中共对事件的解释、尤其是不要轻信中共当局将喀什事件立即与恐怖主义联系到一起的作法。这一组织还担心,事件之后遭到逮捕的维吾尔族人,恐怕不会受到正当司法程序的审理,而且还很可能会被严刑拷打。

    针对此前“新疆和田‘7•18’事件,部设在德国、代表维吾尔族人群体的世界维吾尔族大会组织表示,一些维吾尔族人试图在那个警察派出所那里集会抗议,表示支持被关押在里面的人。警察于是对他们开火。该组织的发言人迪里夏提通过电话表示,有20个维吾尔人被打死。他呼吁进行独立的调查。”

    迪里夏提对美国之音表示,抗议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之前中国政府在和田地区对维吾尔人任意扣押、任意盘查、任意非法监禁,导致大量的维吾尔年轻人失踪;另一方面是所谓的援疆政策,中国大量的企业进入当地,在当地进行圈地,导致维吾尔失去土地和家园。”

    迪里夏提说,中国当局以及当局控制的媒体一直在竭力回避近来新疆暴力冲突的基本原因,这就是自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以来,中国当局对新疆维族人的镇压变本加厉;从和田到喀什,都显示了北京当局堵塞了维族人维护自己权益和权利的一切通道,其残酷镇压达到了维族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导致越来越多的维族人绝望,采取了令人担忧的绝望抗争手段。

    路透社记者克里斯•巴克利星期四(8月4日)发表一篇分析性报导,指出新疆近来频繁出现的暴力冲突根源在于中国内部。报导说:

    “中国掌控西部边陲地区(新疆)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中国内部的愤怒爆发为暴力,而不是来自以巴基斯坦为活动基地的恐怖主义分子。中国有关官员早先把(新疆)最新的流血冲突归咎于这样的恐怖份子。”

    “但很多观察家质疑最新的袭击事件是‘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策动的。他们说,东突运动处于困境,阵脚早已大乱,甚至完全不起作用了。这些观察家表示,(新疆的)民族冲突的原因以及冲突的解决之道主要在中国国内。”

    喀什古城是一个象征

    “喀什城的老城区被毁,已经成为维吾尔族人在北京推行的经济发展和汉化政策下丧失民族地位的象征。提到喀什老城区被毁,法新社的报导在这里使用了象征“le symbole ”一词。

    7月20日,法国主要报纸之一《世界报》发表记者阿罗尔•蒂波尔特有关早些时候发生的新疆和田暴力冲突的分析报导,在提到了喀什老城区被毁时,也指出了喀什是一个象征。

    蒂波尔特的报导指出,在和田暴力冲突发生的两年前,也就是在2009年7月5日,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发生了大规模暴力冲突,造成197人死亡,1700人受伤。中国当局表示死伤者大部份是汉人;但中国当局一直没有公布有关汉人在第二天对维吾尔人报复的报告。

    报导说:“维吾尔少数民族……谴责北京鼓励汉人移民新疆的政策使维吾尔族文化受到淹没,使维族文化传统大受损害。而毁坏喀什老城区则成为这种政策的象征。”

    喀什老城区被毁令人扼腕

    美国《纽约时报》2009年5月28日在其头版发表记者迈克尔•瓦恩斯的长篇报导,其反讽意味十足的题目是“为了保护一座古城,中国采取行动夷平它”(To Protect an Ancient City, China Moves to Raze It )。

    报导说,“建筑家和历史学者乔治•米切尔在其2008年出版的《喀什: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城市》一书中写道,‘喀什老城是中亚地区保存得最好的传统伊斯兰城市的典型。’”

    然而,在瓦恩斯到当地采访的时候,夷平喀什古城的行动正在有条不紊地、不可阻挡地进行。

    “中国支持一项把丝绸之路上的一些重要地标指定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国际计划。假如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称号,将会对旅游者构成强大的吸引,也会大大激励有关国家的政府保护历史遗产地区。

    “但是,在中国提出的文化遗产名录上却没有喀什。一位害怕损害跟北京的关系而拒绝透露姓名的外国官员说,(毁掉喀什)老城区(建设新城区)项目得到来自中国政府高层不同寻常的坚决支持。”

    迪里夏提在接受美国之音表示,中共捣毁夷平喀什古城,其实是出于一个很简单但又不能明说的目的,这就是“摧毁维吾尔族人赖以历史认同、文化认同的文化遗址,以便对维吾尔族进行文化灭绝。”

    《纽约时报》记者讲述了古城居民对自己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屋被捣毁的不满和怨恨。与此同时,报导指出,这不是喀什古城的一个独特的问题,而是全中国普遍发生的问题:

    “在中国长期的房地产开发热潮中,城市改造导致很多老城区被夷为平地,其中包括中国首都北京的大部份古老的小巷和四合院住房。”

    在当今中国,政府官员和开发商相互勾结,强迫拆迁、强迫征地已经成为泛滥全国各地的严重的社会公害。公民维护自己权益和权利的一切通道被当局统统堵死。中国各地的法院奉命不受理强迫拆迁案件,律师也不能接理这类案件。

    一些陷入绝望的人采取了绝望的反抗手段试图引起世人对他们冤情的注意。他们的绝望反抗手段包括爆炸政府建筑,自焚,跳楼,悬梁自尽,在美国大使馆外面喝毒药自杀。

    显然,喀什的问题并非喀什或新疆的特殊问题,而是中国各地普遍的问题。但从各种迹象来看,新疆维吾尔族人并没有因为意识到这一点而感到安慰。

    中共领导人头痛

    7月21日,法国主要报纸《费加罗报》就新疆最新出现的暴力冲突发表驻北京记者阿尔诺•德拉格朗日的报导,指出中国如今边疆地区问题成堆。他的报导题目是,“新疆再爆发暴力冲突”,文章说:

    “‘造反的省份’继续让中国领导人头痛。在即将担任新的中国国家主席的领导人(习近平)前往西藏,发表强硬讲话之际,新疆的局势又火起来。在导致约200人死亡、1700人受伤的乌鲁木齐骚乱发生两年之后,中国西北的这个地区再度出现麻烦。这是一个讲一种土耳其语的人以及穆斯林聚居的地区。”

    矛盾多发 多事之秋

    中国政府的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的数字是,在2006年,中国发生“群体事件”9万多起。然后,在2007年和2008年又有增加。互联网上有消息说,有中国官方背景的一位人士说,在2009年,中国发生群体事件23万起。对23万这个数字,中国官方没有正式承认,也没有正式否认。

    即使对中国官方“群体事件”的定义模糊不清,从导致死亡的大规模暴力冲突,到大小规模的和平抗议,或和平宗教活动都包括在其中,在平均每天发生的大约247起(按1年9万起计算)的“群体事件”中,包括一两起有暴力冲突的,也是正常的。

    所谓的正常的,也就是随处可见的意思。如今,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内蒙古,新疆,西藏都属于多事地区。

    内蒙古两个月前发生暴力冲突,成为国际新闻,现在依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但高度戒备状态在中国也是正常的。如今,中国各地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因此中国政府用于“维护稳定”(简称“维稳”)的经费超过军费,大大超过教育、医疗和社保经费。

    (责任编辑:高静)

     
    中港台时间: 2011-08-13 19:56:17 PM 【万年历】
    本文网址: http://cn.epochtimes.com/gb/11/8/13/n3343247.htm新疆问题中共“头痛”-雪豹突击队入驻

     

  • 大陆富人>穷人+中产?网友:

    大陆富人>穷人+中产?网友:反正我不信 [Fiddling with Chinese Statistics Produces Unexpected Results]

    中国各大媒体发文反驳质疑社科院两组数据,认为广大民众 “被脱贫”“被中产”。图为几个儿童在垃圾旁玩耍。(Getty Images)
     
     
    【大纪元2011年08月06日讯】(大纪元综合报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2011年城市蓝皮书,称中国城市合理贫困线在人均年收入 7500-8500元之间,城镇贫困人口数约为5000万人,城市中等收入者已达2.3亿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但中国各大媒体纷纷发文,反驳质疑这两组数据,认为广大民众 “被脱贫”“被中产”。
    CreateDomIframe(“google_ads_div_DJYwww_articles_news_below-header_ad_container” ,”DJYwww_articles_news_below-header”);
  • 市民观“春茧”武警吼站住

    为大运会安保,当局在深圳市区部署防空导弹阵地,以及一百毫米自动高射炮阵。(网络图片)

    市民观“春茧”武警吼站住 大运会开幕

     
    【大纪元2011年08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方晓综合报导)北京时间8月12日晚8点,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湾体育中心举行开幕式。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及一些外国元首和政要们出席开幕礼。当局如临深渊,各项安保措施堪比2008北京奥运;耗资20亿的“春茧”体育场由武警把守,喝令前去观看的市民站住。当局的一系列扰民伤财的举措被市民痛批,网友讽刺说:“太夸张!发神经,至于吗?”

    武警带枪卫“春茧”开幕日非寻常日

    据报导,耗资20亿元的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场,因其“独特”造型也被称为 “春茧”,是大运会的主场馆。深圳市民表示,“春茧”由武警重兵把守,老百姓不得靠近。此前有报导表示,广东省武警总队为此次大运会动员省内2万武警驻守各重要据点,共耗资人民币6,000万元。

    近日,市民蔡先生告诉大纪元记者,有报导称,2011年6月15日是“春茧”的首个开放日。一个星期前,他本想去“春茧”见识一番,却发现那里戒备森严,已实行交通管制。他说:“外围都有武警在巡逻,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我刚走到绿化带边上,一个武警摸着枪冲我吼:‘站住,别走进来!’”

    市民郭先生说,“春茧”附近设置有高压电网,防止有人翻墙而入。“全副武装的武警高度戒备还不够啊!那么多国家领导人在,出了事深圳市政府当官的伤不起啊!”

    福田区的刘先生反映,在大运会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本想去“春茧”看看,它到底好在哪里,“因政府限制车辆行驶,没有车载人过去,所以我从红树林沿着海边走到‘春茧’用了一个多小时,天气这么热,累死人了!”

    住在福田区皇岗镇的王女士表示:“大运会宣传的是环保的理念,可是我们经常闻到深圳湾大海里臭味很重,退潮时就是一堆烂泥,涨潮时就是一滩污水,难见清澈见底的沙滩。”

    附近城市未幸免 冲锋枪狼狗齐上

    距离深圳几十公里之外的广东惠州市,也处于被警方监控状态。惠州市民欧先生表示,大运会开幕的当天,大街上大把骑单车的公安监视市民;经过红灯区的时候竟然一间“洗头房”也没开,真是很难得一见的日子!太不寻常了,不亲眼所见的人很难想像的。

    广州日报报导,10日上午,百名全副武装的佛山特警出现在佛山街头,为深圳大运会安保,这些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驾驶突击车、牵着警犬的特警,大运会期间将每天出现在佛山市区30多个执勤点四处巡逻。

    安保:防空导弹进驻市区

    据今日新闻网消息,中共当局为保大运会安全,竟在空地部署有“中国的爱国者导弹”之称的“红旗9”防空导弹阵地,以及一百毫米自动高射炮阵,严防任何“来意不善”的飞行物闯入。有军事迷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时,军方出动“红旗7”型近程末端防空导弹,这次则使用“红旗9”,足见当局对大运会“安全的重视”。

    近日军事网站“铁血社区”贴出的一组照片显示,导弹防空阵地在深圳华侨城康佳电视公司总部对面不远的空地上,阵地内停放了10多辆军方运输车,大部份车用伪装布覆盖。可以看到车上载有导弹和雷达等各种设备。这个阵地门口有“军事禁区”标志,网友认为其目的是“保大运平安”。

    阵地内一辆重型运输车上装载的是国产“红旗9”型远程防空导弹。另外,多辆车已竖起了方形的雷达装备,其中一种是和“红旗9”型导弹配合的HT-233三坐标相控阵雷达。还有至少5座一字排开的100毫米口径高射炮,各炮与一辆装有雷达的指挥车相通,组成一个可以自动操作的防空炮阵。

    “扰民伤财”怨声载道

    大运会被当局称为“国际盛事”,据深圳市民表示,2011年伊始,深圳市政府就把今年定为“大运年”,其出台的一系列监督措施,在实践中被民众痛批为扰民举措。

    市民早有不满的是,大运会期间公交车辆减半,其它车辆限行,这对上班族来说平添了很多麻烦。

    数位深圳市民表示,他们就是想去看大运会的开闭幕式及一些项目的比赛,或门票不对外出售,或买不起门票,因此很难从大运会中得到什么满足。

    4月,深圳市警方公布,8万余名治安高危人员受到震慑离开深圳;市政府决定在大运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对菜刀等刀具进行实名购买登记制度;住房和建设局一份大运会维稳文件中规定,5月1日至9月30日,严禁农民工通过群体性上访等非正常手段讨薪;7月下旬,深圳市政府又出台经国务院批准的政策,对市民控制更加升级。

    此外,大运会期间,机场停航,公路交通受阻,火车站安检,全省封网,市民被放假、限制出行等等举措影响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此市民强烈表示不满,网友直呼:“草木皆兵,扰民伤财,太夸张,发神经!”大运会相关新闻的评论贴中,“就一个运动会,至于吗?”的说法最普遍。

    深圳信息网报导,大运会开幕地点位于深圳市区东北部,是深圳举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场馆区,整个项目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成为深圳的地标性建筑。大运会为期12天,来自18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名运动员及官员参赛。

     
    中港台时间: 2011-08-13 05:24:08 AM 【万年历】
    本文网址: http://cn.epochtimes.com/gb/11/8/13/n3342889.htm市民观“春茧”武警吼站住-大运会开幕